啄木鸟消费投诉 “拎包入住”装修变烂尾DG视讯工程 商家已被暂停经营
编辑:小编 日期:2025-07-04 20:37 / 人气:
维护消费者权益,守护消费安全。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,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,为新消费时代保驾护航。
央广网绍兴7月3日消息(记者 杨正弘)“展厅里保证‘所见即所得’和‘厂家直销’,拿到手的却是低质量的瓷砖和板材,后续还有不知多少的额外费用。”近日,浙江杭州鲁女士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,自己在一家网络平台上看到广告后,被热情邀请至浙江顶格装饰材料公司线下参观并签约付款。事后鲁女士才发现,自己签署的是装饰材料采购合同,并非全屋定制合同。
鲁女士说,2025年4月,因新房装修需要,她在一家网络平台看到了一则“全屋定制拎包入住”的广告,便留下了联系方式,之后便有销售人员拨打其电话并添加微信。经对方多次邀约,她于4月15日前往位于浙江绍兴诸暨市的浙江顶格装饰材料公司参观。
“展厅内有许多种风格的样板间,门头和接待厅气派十足,前台有专人接待。”鲁女士说,一位林姓经理热情介绍,强调其拥有自产板材、采用厂家直销模式,并为知名品牌代工。推销过程中,林经理多次指着样板间说:“所见即所得。”
线下商谈期间,林经理重点推介了“共享展厅”优惠:客户若同意将自己装修房屋的客厅作为样板间展示三个月,工厂可补贴一半费用。最终,一项原价12.4万元的服务,鲁女士当场支付6.2万元后拿到合同。“在签署合同的过程中,现场工作人员不断引导我关注装修效果和材料选择,导致我忽略了许多合同细节。”鲁女士回忆说。
之后,在装修施工中,鲁女士频频发现问题:设计师不在诸暨本地,而是在广东远程设计;瓷砖由佛山发货,运费高达1260元,且数量不足。“我到周边市场补购时了解到,颜色、厚度、材料一样的瓷砖,市场做特卖只需19元一块,而签约公司的报价是158元一块。”
此外,板材吊顶也并非承诺的“厂家直销”,而是从金华武义的“合作工厂”发货。鲁女士说,这些板材同样存在数量不足、质量差的问题,且物流费与上门安装费高昂。据鲁女士所述,4月15日至6月14日期间,该公司一直未派人施工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反而要求鲁女士自行寻找工人安装。鲁女士察觉到不对劲,随即便要求退款。
6月14日,鲁女士再一次前往位于绍兴诸暨的浙江顶格装饰材料公司。她发现,与第一次过来相比,现场的“高端全屋定制”招牌已被拆除,厂区围墙拆除过半,厂区也已更换新负责人,该公司的办公区也从厂区后楼迁至前楼一楼左手边,现场布置简陋且该楼大堂堆满踢脚线等建材。
一番交涉后,该公司负责售后的余经理表示愿退款3000元,并告诉鲁女士:“成年人应该知道这是一份销售材料的合同。”鲁女士说,她提出家中仅铺设了瓷砖,使用了部分板材,可以扣除这些费用,要求对方退款56000元,但遭到拒绝。
随后,鲁女士拨打了12315投诉。后来,诸暨市浣东街道反馈:经多次联系,涉事公司愿意退还22000元人民币,不能同意投诉人的全部诉求,故无法达成一致。根据相关规定终止调解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建议鲁女士通过司法途径予以解决。
目前,鲁女士已共支出约10.5万元,但装修工程近乎烂尾。“这种质量的板材我是不会用的。瓷砖已经贴上了,但这个质量,我也想把它换掉。”鲁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。
6月24日,记者根据鲁女士提供的位置,抵达浙江顶格装饰材料公司。该公司位于前楼的大堂,地面堆满了建材。一楼的新办公区,几间标有“高端全屋定制”的办公室,大门已上锁。
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在前楼问询时,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:“现在不做样板间了,相关业务没利润,以后只服务几位老客户。”说罢,便建议记者离开。记者随后进入后楼的一家工厂,有工人得知记者需要全屋定制时,带记者穿越门洞,到达了鲁女士初次造访的“后楼厂房门店”。
店内装修气派,墙面镶满各式墙砖,灯光明亮。屋顶悬着“一条龙全面服务”、“首签单送豪礼”等标语。记者被引入一间办公室,直接与这家厂房门店的新负责人对接。谈及业务,老板多次表示:“我们是做全屋定制的。”
6月28日,记者联系到了负责鲁女士订单售后的余经理。对于装修材料均从异地发货的疑问,余经理解释道:“我们服务全国客户,因此在各地都有合作的工厂进行生产。”对于鲁女士提出的退款方案,他表示:“瓷砖已经铺贴,板材因属定制产品无法退货,且合同中已明确约定‘非质量问题不退’”。
关于已交付材料价值的核算与退款问题,余经理表示,材料的具体定价已在合同中列明,并经过了消费者的确认。他特别说明,这份合同仅涵盖装修材料本身,并不包含后续的安装服务费用。
6月28日,诸暨市浣东市场监督管理所蔡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目前,该商家已被暂停经营,仅限在本地处理售后事宜。”一年多来,该所已累计接到针对该商家的消费投诉百余起。“这个商家肯定是存在问题的。”蔡所长说。
“目前执法的关键难点在于,尽管协调了多科室人员实地核查该公司,合同等资料均未发现问题,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。”蔡所长表示,该公司此前一直采取一种模式:每当消费纠纷投诉增多,便悄然“换壳”经营,期间已多次更换名称。
今年4月份以来,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多次约谈该公司并发出明确警告,但始终未能查到确凿证据。该公司的材料采用异地发货模式,难以溯源追踪;广告则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线上引流,将消费者引导至线下交易;拨打电话的销售人员号码多来自异地县市区。
“在‘全屋定制’业务监管方面,我们会在商家申办营业执照环节提前介入。”蔡所长说,同时,行政审批科也建立了预警系统,会在该公司登记事项、经营业务、经营范围等发生变更或注销时,发出提前预警。
7月1日,鲁女士告诉记者,记者采访后,可能是迫于各方压力,浙江顶格装饰材料公司已为她退款4万元,且款项已到账。
7月3日,就在记者发稿前,鲁女士反映,浙江顶格装饰材料公司再次与其达成了协议,退还鲁女士1.7万元,目前退款已到账。
针对鲁女士遭遇的“全屋定制”变“材料采购”合同及后续恶意增项的消费陷阱,浙江红太阳(金华)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江徽表示,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应迅速行动,依。
周江徽认为,固定关键证据是首要环节。消费者务必完整保存与商家签订的全部合同文件,特别注意辨识合同性质,例如鲁女士所签实为材料购销合同而非全屋整装定制合同。同时需保存付款凭证、商家在社交媒体分享平台发布的广告宣传截图,重点是其承诺的“全屋定制拎包入住”、“所见即所得”、“厂家直销”或“0增项”等内容。
同时,与销售人员的所有沟通记录,包括微信聊天记录、电话或现场口头承诺录音,也需妥善保存,这些能证明商家宣传与实际合同不符。此外,对收到的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实物,例如低质瓷砖、板材,以及被要求额外支付的费用如高额运费、安装费,应及时拍照取证。
固定证据后,消费者可启动多重维权渠道。周江徽建议,第一步应尝试与商家进行理性沟通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过程应全程录音。若协商无果,则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商家涉嫌虚假宣传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二十条规定,商家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。
另外,消费者可考虑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主张对方存在合同欺诈行为,请求撤销合同并全额退款;或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五条,主张“退一赔三”的惩罚性赔偿。若商家非法获利数额巨大或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,消费者还可向公安机关报案,追究其涉嫌虚假广告罪的刑事责任。
最后,周江徽特别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关键信息:其一,相关民事维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,如消费者有类似鲁女士的消费纠纷,应尽快启动法律程序;其二,签订类似合同时,务必预留部分验收尾款,避免一次性支付全款陷入被动;其三,签约时须逐条仔细审查合同条款,明确服务内容、材料规格、质量标准和违约责任。特别是“全包”范围及增项费用限制条款,务必要求清晰明确,拒绝语焉不详的表述,以最大限度规避消费风险。
展厅里保证“所见即所得”和“厂家直销”,拿到手的却是从外地发来的低质量瓷砖和板材,后续还有很多额外费用。